本站訊:近日,長華化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長華化學”)更新了公司申請創(chuàng)業(yè)板IPO的招股書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并非長華化學首次申請IPO,在2017年12月,公司曾擬在上交所上市,后因經營業(yè)績無法滿足審核要求,在2018年9月主動終止上市進程。
資料顯示,長華化學成立于2010年,是典型的家族式產業(yè)。長華化學的實際控制人顧仁發(fā)、張秀芬、顧倩、顧磊合計控制公司79.07%的表決權,其中,顧仁發(fā)、張秀芬為夫妻關系,顧倩、顧磊為二人子女。
長華化學為國內專業(yè)的聚醚系列產品規(guī)?;a企業(yè),主營業(yè)務為聚醚產品的研發(fā)、生產與銷售,其合作客戶包括汽車主機廠或其配套廠商、跨國化工企業(yè)、以及家居品牌等。
公司產品涵蓋軟泡用聚醚、CASE用聚醚及特種聚醚,其中軟泡用聚醚為公司的主要產品,主要為POP和軟泡用PPG產品。2019-2021年,長華化學軟泡用聚醚系列產品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96.56%、95.39%和94.84%。
需要指出的是,2017-2021年期間,我國聚醚市場供應量連續(xù)大于市場需求量,并且部分規(guī)?;勖褟S商實施擴產計劃,這其中就包括長華化學。2018年及2021年,為提高生產能力、提升產品質量,長華化學持續(xù)投入資金進行“6.5萬噸聚醚生產線”、“3.5萬噸聚醚生產線”等建設。
不過,對于長華化學接連擴產的舉措,深交所要求其結合核心產品市場供需情況、主要競爭對手擴產情況等因素,詳細說明公司是否存在產能過剩或重復建設風險。
業(yè)績方面,2017-2021年,長華化學的營收分別為12.82億元、14.91億元、15.14億元、18.78億元和30.28億元,扣非凈利潤分別為為6677.15萬元、 907.18萬元、4232.22萬元、7089.94萬元和8552.4萬元。
可以看出,近幾年公司的營收均呈現上升趨勢,但凈利潤卻并不穩(wěn)定,特別是2018年出現了大幅下滑,而這也是長華化學終止前次IPO的主要原因。對于2018年扣非凈利潤額大幅下滑,長華化學給出的解釋是原材料市場價格頻繁大幅波動影響所致。
長華化學所處精細化工行業(yè),公司產品以環(huán)氧丙烷、苯乙烯、丙烯腈、環(huán)氧乙烷為主要原材料,其價格受宏觀經濟及市場供求關系等因素影響。報告期內,公司對外采購上述四種主要原材料占當期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86.61%、88.58%和88.09%。若主要原材料價格在較短時間內大幅波動,而公司主要產品售價的調整不及時或不充分,也將會對公司業(yè)績影響較大。
我國聚醚行業(yè)集中度低,大部分企業(yè)的產品附加值較低,產品競爭仍以價格競爭為主,導致國內聚醚行業(yè)中低端市場競爭較為激烈。實際上,從長華化學極低的毛利率也能看出,公司掙錢“不易”。2019-2021年,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9.08%、10.05%和7.62%。
與此同時,長華化學預計2022年實現營業(yè)收入為22.85億元-25.26億元,同比下降16.58%至24.52%;凈利潤預計為8347.97萬元-9226.71萬元,同比變動-4.86%至5.16%。
對于長華化學業(yè)績的不穩(wěn)定性,深交所要求公司結合原材料波動、行業(yè)周期、市場占有率等,說明其生產經營是否具有穩(wěn)定性,持續(xù)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。
對比兩次IPO披露的信息來看,長華化學在募集資金的使用上作了調整,明顯加大了對償債和流動資金的需求。根據前次招股書,公司的募資金額為3.31億元,其中1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,2.31億元用于擴建10萬噸/年多元醇項目。
而此次IPO,長華化學擬募資約3.01億元,其中1.2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,7100萬用于補充流動資金,約占其披露募資投資總額的比例高達63.54%;剩余的1.09億元則用于信息系統(tǒng)建設、研發(fā)中心項目、營銷網絡建設。
那么,長華化學究竟為何如此缺錢。對此,長華化學給出的解釋是報告期內,公司處于業(yè)務擴張及項目擴建期,資金需求較大,較多運用了銀行借款進行融資,導致資產負債率較高。2018-2021年,長華化學資產的負債率分別為70.31%、59.55%、56.03%和48.06%,高于同行業(yè)可比公司。
而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,主要是銀行借款余額較高。2019-2021年,長華化學銀行借款占負債總額比重分別為72.4%、64.34%和54.53%。同時期內,公司利息支出金額分別為1497.7萬元、1142.01萬元和984.06萬元。
一方面,長華化學面臨一定的償債壓力,欲通過募集資金去緩解;但另一方面,公司將大額的現金用于購買理財產品,而對比借款產生的利息,理財產生的收益卻是相當的少。報告期內,長華化學用于投資支付的現金分別為8.28億元、3.5億元、3億元,購買理財產品等產生的投資收益為107.72萬元、137.01萬元和28.25萬元。